月光为媒文脉永续 国风演绎坡风浩荡——儋州中秋东坡文化雅集音乐会隆重启幕
儋州是苏东坡晚年贬居之地,有着丰富的东坡文化资源。苏东坡一生歌咏月亮抒怀中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咏月诗篇成为千古绝唱。本次音乐会以 “月亮为媒、东坡为魂” ,深度融合中秋团圆的传统意蕴与东坡文化的深厚内涵。活动现场布置独具匠心:淡雅的月光灯影与古典舞美相映成趣,舞台周边还摆放着以东坡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的装饰小品,有象征着东坡豁达心境的竹编摆件,还有绘有东坡诗词意境的扇面屏风,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活动对东坡文化的用心呈现。现场的观众们在这美轮美奂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苏东坡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他一同赏月、吟诗、感怀。生动诠释了 “以国风形式传承文化根脉” 的活动主旨。
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海南梦舞团的舞者身着素雅襦裙缓缓登台,以一支《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拉开音乐会序幕。舞者手持竹制春杖,踏着韵律轻移莲步,用灵动的肢体语言演绎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的词句意境 —— 鼓点渐起时,她们身姿婉转如破土新柳,时而执杖轻点似驱春牛犁田,时而舒展广袖若春风拂过儋州田野;旋转间裙裾飞扬,恍若千年前苏东坡笔下 “椰树摇风、黎女织锦” 的儋州春色跃然舞台,将东坡居士眼中的 海南“和美春光” 展示出来,引得台下掌声阵阵。
整场音乐会的节目编排紧扣 “东坡与儋州” 的文化联结,处处藏着与东坡相关的文化巧思。何晓婷带来的古筝独奏《西江月・中秋和子由》,清越琴音里满是 “中秋谁与共孤光” 的思乡情愫,琴弦颤动间,仿佛能看见千年之前桄榔庵内,苏东坡对月思念弟弟子由的身影;东坡乐坊演绎的民乐组合《醉翁操》,则以悠扬古音传递出东坡 “九死南荒吾不恨” 的豁达胸襟,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他谪居儋州时的精神境界。
跨界融合的表演形式更让文化韵味愈发浓厚。大益茶带来的《月亮之上》茶艺表演中,茶师手持茶壶精准注水,动作行云流水,配合着舞台上的月光布景,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苏东坡在儋州与友人 “共品茶茗、谈诗论文” 的雅趣;王其良的诵唱《六月二十日渡海》,以 “云散月明谁点缀” 的经典诗句为引,将东坡离儋北归时的通透心境融入其中,诵唱交织间,文气与乐韵完美融合。
互动环节更是点燃了现场氛围。主持人接连抛出苏东坡笔下与“月”相关的诗文佳句,以及东坡先生以外文人作品中含“月”的诗句,“东坡居儋期间著有哪‘三书’”“‘沧海何曾断地脉’诗句赠予哪位儋州学子” 等与东坡文化相关的问题,台下观众踊跃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参与者还主动分享自己了解的东坡故事。“这些问题让我重新认识了东坡先生在儋州办学授徒、传播文脉的贡献,也更明白为什么儋州人一直把他当作‘文化启明灯’。” 参与抢答的市民李女士笑着说道。
音乐会在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中推向高潮。当《但愿人长久》的熟悉旋律响起,东坡乐坊与海南梦舞团联袂演绎,台下观众不自觉地轻声跟唱,歌声与乐声交织,满是团圆温情;随着音乐会的推进,悠扬的古乐与演员们深情的朗诵交织在一起,将东坡诗词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家在音乐与文化的交融中,进一步领略到了东坡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也让这场以中秋为契机、以东坡文化为内核的音乐会,成为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在观众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尾声的儋州调声串烧环节,现场男女老少纷纷起立,手拉手跟着节奏摆动身体,清脆的调声在室内回荡,既践行了苏东坡当年 “与民同乐” 的情怀,也呼应了他笔下 “夷声彻夜不息” 的儋州民歌盛况。
“本次活动将中秋民俗与东坡文化无缝衔接,不仅让群众在节日中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更让东坡‘豁达乐观、为民务实’的精神深入人心。” 儋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谢仿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研究会还将持续挖掘东坡在儋州的历史遗迹与文化故事,通过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千年东坡文脉在儋州落地生根、代代相传。
据悉,本次音乐会还通过抖音平台同步直播,吸引超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相关话题 “儋州东坡中秋雅集” 更是登上本地热搜榜单,为东坡文化的当代传播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