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教授:用执着书写辉煌的传奇人生

资讯
来源: 标签: 2025-10-13 16:58:00
在中华大地的学术星河中,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她以非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多个领域绽放出璀璨光芒。她就是被称为昔号神童,今称奇才的杨力教授,一位集国学专家、著名中医学家、作家、诗...

在中华大地的学术星河中,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她以非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多个领域绽放出璀璨光芒。她就是被称为“昔号神童,今称奇才”的杨力教授,一位集国学专家、著名中医学家、作家、诗人、哲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童年启蒙,梦想起航

1946 年,杨力出生于云南,她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父亲段纬,这位被誉为 “北有詹天佑,南有段纬” 的近现代著名道路工程专家,不仅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抢通 “滇缅公路” 立下汗马功劳,荣获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同时还是云南籍的第一个飞行员和飞行教师,是云南航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杨力自幼便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婴幼时期抓周时,面对众多好玩、好吃的东西,她唯独抓起一本书不放,从此开启了她与书相伴的一生。她博闻强识,阅读量远超同龄孩子。老师那句 “好好努力,你应该可以像偶像居里夫人一样,获得诺贝尔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成为她一生追求的灯塔。

杨力从小就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仰望星空,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星辰的闪亮暗淡、月亮的阴晴圆缺。这种对自然探索的渴望,如同种子一般,在她心中生根发芽。12 岁那年,当她问父亲什么人最聪明,得到 “哲学家最聪明” 的回答后,便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

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一名哲学家,是杨力少年时期的梦想。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1962 年高考前夕,出于对神奇中医学的研究热情,她毅然放弃报考北大哲学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中医学院。这一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为她未来在中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埋下了伏笔。

学术探索,开创新篇

大学毕业后,杨力成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在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她对脉象及望诊有着深刻体验,为她日后的学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尝试运用象数原理,探索隐性物质的奥秘。在长期研究中国哲学及中医学的过程中,杨力始终被几个问题所困扰:中医文化中提到的经络,为何用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到实质?中医所说的 “气”究竟是什么?为何有些中药如夏枯草,明明存在却难以提炼出有效成分?这些问题如同迷雾,笼罩在她的心头。

2005 年 12 月,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更名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 二字对中医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这也促使杨力更加坚定地寻找科学理论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一次意外的受伤,成为了杨力学术突破的契机。在她左手肘骨折躺在担架上时,隐约感觉从心脏到小指尖有一条黄绿色的线,她惊呼 “手上有心经显现”。并终于悟出:天下万事万物有显露的也有暗藏的,而暗藏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显露。由此,她提出了运用象数原理研究中医科学的路径。

杨力介绍说,人类所能看到的世界万物只是冰山一角,而看不到的部分可以运用 “观象取义” 和 “运数取义” 来预测。“观象取义” 通过观察大量看得见的现象来推测,“运数取义” 则借助气化数、时空数和气场数来预测隐性物质的暗规律、暗能量。例如,杨力在临床中运用夏枯草治疗甲状腺癌,就是基于对 “观象取义” 的应用。夏枯草在夏季枯萎,她便联想到用它去抑制在夏季会加重的癌症,于是便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杨力认为,以象数原理为支撑的研究,区别于西方的实验科学,具有探索隐性物质暗规律的独特竞争力,不仅可应用于中医学,还能拓展到天文、地理、物理、地质等多种学科,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

 

文学创作,笔绘华章

“杨力文集”——展现中国文化全景。杨力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卓著,在文学创作方面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她曾对着滇池发誓,“要把中国五千年文化尽收笔底”。为了实现这一誓言,读研究生时,她每天一下课就骑着自行车从西苑赶往北大图书馆,风雨无阻,这一坚持就是 20 年。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光里,她废寝忘食地阅读,感动了许多工作人员,甚至拥有了 “杨力专座”。

在 20 年的时间里,她广泛阅读了各个类别的图书,并以一己之力创作出 600 万字的文学评论巨著 ——《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合称为 “杨力文集”。这部文集从多个角度描绘了中国文化、文学、科学的历史画卷,采用论著体,评论观点新颖、创见性强,对各阶层读者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其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初步展现了杨力在文学上的非凡天赋。

“杨力史集” 与 “杨力哲集”——传承历史与哲学智慧。随后,杨力以一年一部著作的速度创作完成了十部 “杨力史集” 系列历史小说。这些作品文笔优美,其中诗词歌赋的创作令人叹为观止。凭借博览古著的深厚底蕴,她的作品既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又能享受到文学美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008 年,杨力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她又创作了《孔子哲学大智慧》、《老子哲学大智慧》等十部 “杨力哲集”,将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等国学中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向世人阐释。这些作品既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又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为探究当代中国人处世哲学、思维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参考。

从文学评论到历史小说,从历史故事到哲学思想,杨力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座桥梁,让读者能够穿越时空,触摸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华夏民族思想的传承与变迁,同时也能在文字中领略中国文化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诗赋新韵集》——是杨力撰写的融文史哲于一体的巅峰之作。2023年7月,杨力教授的《诗赋新韵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以歌颂伟大祖国、伟大人民和伟大的新时代,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开创了赋如诗画的新境界,读之让人热血彭湃,充满了正能量。杨力的赋,如诗如画,文辞优美,一扫古赋之框架格限,冲破了旧文的羁绊。其文大气磅礴,势如破竹,精彩纷呈,读之让人既得到文学美的享受,又得到历史的感悟和国学的熏陶。《诗赋新韵集》融文、史、哲于一体,贯通国学精髓,其民族气节,让人热血潮涌,为之振奋,堪称一部歌颂伟大祖国的杰作和瑰丽诗篇!

教育育人,桃李芬芳

杨力教授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为培养中医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年近耄耋,她依然奋战在研究生教学一线,主讲《黄帝内经》等课程,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近万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她对待学问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更是倾囊相授。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将晦涩难懂的经典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她的教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医人才茁壮成长,遍布海内外,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弘扬中医,惠及大众

杨力深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让中医更好地服务大众,她根据象数原理,提出了中医体质象,将人分为五种体质象:火型人(火体)、水型人(寒体)、土型人(湿体)、金型人(燥体)、木型人(风体)。通过这种分类方法,能够为每个人提供适宜的养生方式和禁忌,简单易懂,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和推广性,让大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体质进行科学养生。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她还提出 “潜症辨证” 的方法,用以更早地发现癌症等疾病的征兆并施以预防或治疗。传统医学往往在疾病显露后才进行辨证治疗,而 “潜症辨证” 则是在疾病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就进行辨证,然后采取阻截治疗,将疾病消灭在未发或萌芽状态。这一创新方法为开启治未病新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知识传播,弘扬中医文化。多年来,杨力通过大学课堂、讲座、电视节目、杂志专栏、网络等多种途径向公众宣讲中医养生知识。她积极参与全国健康巡讲,已逾千场,深受老百姓喜爱。她的《杨力养生 23 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讲黄帝内经》等数10余部养生图书走进千家万户,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意识和养生水平,为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的杨力教授,虽然已集众多荣誉于一身,但她依然珍惜时光,渴求知识。每天,她的时间都被读书写作、教书育人、出外讲学、诊病治病填满,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思想和充沛的精力。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执着,演绎着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篇章。(文/陈贺迎)

杨力简介: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医学家、作家、历史文化学者、国学专家。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哲医,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黄帝内经》等,教授研究生近万名。出版文、史、哲、医等多种系列著作200余部,其中《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等著作一起,成为畅销30年的经典巨著。

来源:《中华英才》杂志2025年第11期

分享: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