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党建引领银龄路 颐养铺成六好园
作为平江县标杆党组织,这家由汉昌街道月池塘社区和启明社区探索设立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以“党支部+管委会”双轨驱动,将“六好”标准融入养老服务全流程,实现“党建强”与“发展强”同频共振,成为非公领域党建的鲜活样板。
红色堡垒筑基 组织力量精准覆盖
走进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华厦老年公寓,375张床位分区明确,自理区、失能区、失智区的标识清晰醒目。2017年,为破解大型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难题,公寓党支部应运而生,35名党员像星火般点亮养老事业新路径。
针对老年党员占比高的特点,支部创新设立三个功能区党小组,让组织力量直达服务末梢。“失能区老人行动不便,党小组会就开在护理站;高龄党员出门难,我们就把学习材料送上门。”党支部书记王湘介绍道。通过每周“送学上门”、每月“红色观影”、每季“银龄党课”,构建起全方位学习网络,确保80岁的老党员也能跟上学习节奏。
“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在各楼层熠熠生辉,“金秋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公寓每个角落。自理区老党员主动结对帮扶失能、失智同伴,年均开展志愿服务2800人次,党员参与率达100%。72名管理服务人员中,52名专业护理员为核心,辅以培训师、评估师、社工、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团队,构建起覆盖生活照料、康复训练、营养配餐的分级护理体系,让230余名在住老人享受精准服务。
服务创新赋能 医养融合破解痛点
“周二巡诊日到了,我今天来给您测血压。”每个周二的清晨,平江县杨梓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准时出现在失智区,这是公寓党支部牵头推行“巡诊+驻诊”机制的日常场景。自引进医疗机构以来,每周二的“巡查巡诊日”雷打不动,今年已提供医疗服务超6000人次,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诊疗。
针对困难家庭中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养老困境,党支部推动设立困难老人兜底照护区,为30余名特困老人提供全托服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位特困老人的家属送来锦旗时感慨道。
公寓三楼的临终关怀室里,墙上挂满了老人与护理员的合影。“这里没有冰冷的器械,只有温暖的陪伴。”党员护理员芙蓉说,她们用专业与耐心,陪伴多位老人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种有尊严的告别,成为公寓党建温度的生动注脚。
双强同频共振 标杆效应彰显担当
“照护一个人,解放一家人,温暖一群人。”这句写在公寓大厅的标语,道出了党支部的初心。通过创新“养老+就业”模式,公寓既解决了2800余户家庭的照护难题,又为62名下岗职工、留守妇女提供了稳定岗位。“在这里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养家,心里踏实。”一位护理员大姐笑眯眯地说道。
党建赋能结出硕果:公寓先后获评“湖南省三星级养老机构”“岳阳市离退休示范党支部”“平江县标杆党组织”“县老年保健工作先进单位”“汉昌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30多位在住老人及其家属送来236面锦旗和12块牌匾。从社区探索的种子到党建引领下的行业标杆,华厦颐昌老年公寓的实践证明:非公领域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夕阳西下,自理区的老人们围坐在党小组活动角,听党员志愿者读着最新的政策新闻,护理员在一旁细心看护。这些浸润着党建温度的日常,恰是“党建红引领银龄路”的鲜活注脚,而“六好”标杆的故事,正在引领更多新兴领域非公企业破浪前行。(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