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这十年:践行新时代民政担当,托起稳稳的幸福

社会
来源: 标签: 2022-11-15 14:23:57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年来,丹阳民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年来,丹阳民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真情实意、真抓实干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夯实兜底保障,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十年来,紧扣脱贫攻坚大局,民生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小康进程相适应。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820元,较2012年,增幅分别达到100%和105%。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56元、1070元。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在镇江市率先构建了“一门受理、一网通办”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市、镇、村三级救助服务遍布城乡。自2021年12月25日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救助服务对象24万人次,救助金额超1.1亿元。救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依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实现动态监测预警,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推行“物质+服务”模式,救助层次和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兜底式”“造血式”“心理疏导式”救助全面发力,困难群众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享有更有温度的拓展型服务;水电气减免等惠民政策更是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聚焦“一老一小”,托起“全龄友好”两端    

     十年来,我们积极应对老龄化,深耕养老服务,推进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了《丹阳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框架性、制度性文件。
     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增强,借势“互联网+养老”,提升养老服务能级。在镇江市率先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老人享受到精细化、高质量的政府购买上门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工单量达到146.6万工时,累计服务覆盖老人76万余人次。投入576万余元为1922户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供给站,15分钟养老服务圈更加完善,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0个,老年人助餐点100个,日间托老床位2000余张。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扶持力度,全市共有备案养老机构40家,机构床位数4473张,护理型床位数2992张,占比达66.8%。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率超80%。立足养老服务业持久发展,培育了“善德”“丹凤”“红叶”等本土养老服务连锁品牌。

     十年来,我们聚焦幼有善育,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主动发现和关爱保护机制,将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体系。落实分类保障政策,提升关爱服务水平,集中和分散孤儿养育费分别提高至2642元和1982元每人每月。整合调动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打造了蒲公英、稻草人、爱在飘扬等一批儿童关爱类社会组织。累计投入180余万元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促进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和谐社区”家园 

     十年来,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三社联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完善村(居)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市202个村(居)综合服务设施“双达标”率达到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我市202个村(居)高质量完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一次性选举成功率100%;170个村(居)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4.2%。村(居)民自治活力不断释放,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一核多元”的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制度。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168个、居务监督小组34个,自然村村民议事小组3364个,村居社区协商议事机构覆盖率100%。创新村民议事形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平台,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村(居)务管理更加民主化、规范化,打造了“绿美乡村的约定”“零距离”“大家事大家聊”等一批“有事好商量”品牌。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规范高效。目前,全市登记在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613家,其中社会团体21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94家。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成立社会组织联合党委,推动党的工作有形覆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高水平小康建设,实施了微心愿、微服务、微改造“三微”服务。清理僵尸类社会组织156个,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5个,高质量完成41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

     加快社会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科+全能”社区工作者持证人数超200人,城市社区“双全社工”全覆盖。12个镇(街道)社工站建成运营,成为基层民政服务的新载体。

     规范均衡优质,“干实干好”基本公共服务

     殡葬综合改革成效明显,2021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通报嘉奖。十年来,惠民殡葬政策覆盖5万余户家庭,减免金额9300余万元,有效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推动丧葬礼俗改革,引导文明节俭办丧,全面取缔殡葬礼炮车,彻底根治噪音顽疾。

     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完善地名信息库,更新地名词条6349条。赓续红色基因,成功申报5个省级红色地名;挖掘保护历史地名,12个地名入选镇江市地名文化遗产。
     婚姻登记处按照国家3A级标准完成规范化建设,先后获评“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落实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十年来累计救助4400余人次。持续开展极端天气下“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工作,形成“公安+城管+民政”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常态化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十年来,福彩事业持续“高位运行”,连年跻身省福彩销售十强县(市),募集公益金1.39亿元,为公益慈善事业打下扎实基础。

     回望十年,丹阳民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倾力打造“智慧民政、温情民政”,以坚定的步伐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民生保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丹阳民政将坚守为民爱民情怀,奋楫新征程,做实、做优、做强“民心工程”,兜实、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分享:

网友评论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