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时代 书画新风采》——特别推荐艺术家 洪瑞生

文化
来源: 标签: 2022-09-23 08:38:42
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

 

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为发掘展示当代艺术家风采及优秀作品,《礼赞新时代 书画新风采》特别推荐艺术家大型活动,面向全国及大众展示当代艺术名家风采。

 

 

洪瑞生,男,1940年生于鼓浪屿。原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 研究生导师,首任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从艺60年,踏实地走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艺术道路——“闽南红”。

经历:

1959年 毕业于厦门一中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4年10月 毕业于该系吴作人工作室。

1964年10月—1970年12月 贵州省文化局。

1978年10月—1984年9月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

1984年10月 调入厦门大学,筹建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5年10月—1993年5月 任厦大美术系系主任。

1998年7-12月 赴欧艺术考察。

2000年2月 从厦门大学退休。

主要参展:

1962年 油画《北京的早晨》入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展”。

1987年 油画《晨妆》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9年 油画《五彩的集市》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该画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卷第三卷。

1994年 油画《傣家酒楼》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7年 油画《菊花和静物》入展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

1999年 油画《琴室》入选“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

2006年 油画《崇武渔妇》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8年 油画《酒器和水果》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2010年素描作品两幅入展《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全国巡回展》。

2011年油画《涨潮》入展中国大型《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8,5,24,—5,28,“艺术厦门”经典展区展出《闽南之光——洪瑞生油画个展》。

2017,8,19,—9,10,油画作品《海边小路》、《鹭海雄风》参加由“当代油画”和“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

2019,7,31,—8,14,油画《火龙果》参加“当代油画”与“乌拉尔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在俄罗斯叶卡捷林堡乌拉尔美术馆的《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大型历史画创作展藏:

2004年9月-2005年12月 创作大型历史画《雄风—郑成功收复台湾》(210×450cm),陈列于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创作大型历史画《最后的战将》。(236 ×388 cm),陈列于印尼西苏门答腊多巴湖XILALAHI CENTRE 峇达博物馆。

个展:

1992年在高雄市琢璞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1995年参展台北艺术博览会。

1998年11月 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洪瑞生油画作品展》

2010年在厦门市“正版艺术画廊”举办《闽南·红·瑞生油画作品展》。

2015年11月21日至11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闽南红·洪瑞生油画展》

2016年1月9日至1月17日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闽南红·洪瑞生油画展》

2016年2月4日至2月22日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闽南红·洪瑞生油画展》

2016年 7月24日—8月14日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郑和·朵云轩(马六甲)艺术馆”世界闽南文化节举办:《闽南红 · 洪瑞生与黄平油画展》

2018,5,24,—5,28,“艺术厦门”经典展区展出《闽南之光——洪瑞生油画个展》。

机构收藏:

1992年—1995年 油画《石工》《夏至》《五彩的集市》《鱼市》等多件由高雄琢璞艺术中心收藏。

2016年3月 油画《暖风》《新娘房》等六件由福建省美术馆收藏。油画《印象·沙坡尾》由厦门市美术馆收藏

2018年12月 油画《崇武渔妇》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9年9月 油画《漆器和水果》由当代油画收藏。

专业评价和荣誉:

2021,9, 入驻《中华名人库》

2021, 央媒文化组委会授予“百城百家颂百年著名油画家”称号。

2022,2,“美丽中国行·共圆中国梦——寻找最美中国符号”书画人物作品精选推荐活动组委会颁发“最美中国符号——书画人物证书”。

2022,3, 国际艺术品收藏委员会授予“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人物”称号。 雅昌艺术国际交易组委会特邀为雅昌艺术国际交易网会员艺术家。

2022,4 入编《名人辞典中国名人大数据库,并授予中国当代正能量文艺工作者“时代标杆”称号。

2022,4, 由中国艺术文化发展中心授予“党旗下的艺术大家”荣誉称号。

2022,5, 获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商品与质量》周刊社、北京心海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颁发的“全国收藏者可信赖的艺术品牌”荣誉奖牌。

2022,5, 在《中华英才》专版以:初心不改真国色 民族意蕴“闽南红”——洪瑞生作品鉴赏,作人物专题介绍

2022,6,中国艺术品鉴定与收藏协会授予“新时代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荣誉称号。

2022, 中国艺术人物报道授予“2022年人民油画家”称号。

 

 

《冬日的鼓浪屿》160cm X 122cm 2015年 油画 洪瑞生

 

《春-水仙》146cm X 100cm,油画,2002-2014年 洪瑞生

 

《琴室-落霞》100cmx92cm 油画 1999年 洪瑞生

 

《琴室-轻风》,油画84x80cm,1987年小

 

《波远涛声近》100cmx87cm 油画 2010年 洪瑞生

 

《大集市》三联画油画 130cmx112cmx3幅 2002-2014年洪瑞生

 

《渔家夜》149cmX104.5cm 油画 2018—2022年 洪瑞生

 

《海边小路》135cmX120cm油画 2002-2015年 洪瑞生 (2)

 

《温馨》100cmx66cm油画 2012年 洪瑞生(小)

 

《火龙果》65cm X55cm 油画 2017年 洪瑞生

 

《厦门日报社》江曙耀总编评洪瑞生的画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总编 江曙耀先生评洪瑞生的画:

虽然厦门的时序还是严冬,但我们走进洪瑞生老师的画展,展厅感受到的是非常“暖心”;不仅“暖心”,而且“怦然心动”!我真的很佩服洪老师在绘画的叙事能力上非常强。

鼓浪屿的阳光

——洪瑞生对闽南地域性油画人文特征与色彩谱系的探寻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美术》执行主编 / 尚 辉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显然是个艰难而需要持久探索的一个命题。这种艰难与持久,除了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用移植而来的油画去不断切合建立在本土文化审美心理上的、具有本土地貌气候光色特征的色彩谱系外,还有人们未必完全认识到的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或驾驭那些在欧洲艺术史上沉淀下来的精湛的油画造型与色彩。譬如,印象派对于光的分析而重构油画色调与色相的绘画原理,是我们知悉的(这是美术史的知识),甚至于我们现在也能够经常赴欧美一些大美术馆直接观摩印象派那些大师在运用这些色彩原理时进行的个性化的精彩创造,但了解认识是一回事,能否在自己的手上真正驾驭和创作则是另一回事。中国油画长期缺乏色调、缺乏色彩、缺乏光感,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种集体性的色彩失语,或许表明了一种民族认知与表现色彩的缺陷,而如果不能画出具有油画感的光色,那么中国油画的那些本土性特征也将会失去油画本体的魅力,这种本土化也毫无疑问会缺乏艺术史的创造高度。

可见,在当代中国油画的演进中,那些看似已经是艺术史完成的篇章其实并没有在本土实践中得到深入的解决,如果要提高到本土化的层面来认识,那么,中国油画的色彩建构似乎才刚刚起步,甚至于还保留着大片大片的处女地。洪瑞生数十年对于油画艺术的探索,显现的既不是他对于历史与现实题材进行史诗叙事的兴趣,也不是他对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或风格图式的追逐,而是对油画本体的油彩意蕴以及闽南地域独特的色彩谱系的摸索,他画出了鼓浪屿的阳光、画出了阳光普照在闽南红土地的那些风物上所弥散出的炽热温度,他发掘了闽南油画这个地域性特征相对完整的光色谱系。

画鼓浪屿的岛与海、画闽南的红土地、妈祖庙与惠安女的油画家不在少数,但大多停留在所画即所见的层面,也即,见透明的天用蓝色,看纯净的云用白色,视平静的海用翠色,这些画作就是用纯度再高的色彩似乎也画不出阳光照射在海岛上的那种湿润的空气中闪烁的光色。其实,油画色彩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能用多高纯度的色彩,也不在于你能用多少种变化的色调,而在于探寻和建构色彩之间有意味的关系。洪瑞生的《波远涛声近》(2010)之所以具有阳光下海岛的光色感,并不在于他把远处的海画得多么的蓝、岛上的景物画得多么的烈,而在于他用土黄为基色,把画面上所有的色彩变奏都统一于这种橙黄色调中——白云不是白色,而是被画成暗于近景亮度的铁黄;远处海涛也不是纯度很高的湖蓝或群青,而是蓝灰之中也有适度的棕褐浸染;近景的岩石树木并非浓深的赭石配绿,而是被统一为金土黄基调里带出的几笔树汁绿、橄榄绿和茜草红。如果说画家更主观地去增强了那种阳光下的色温的话,那就是几乎用纯度极高的几笔朱红、茜草红来勾画那些洋楼的大坡顶和画面右侧那几株挺立的树干上的斜照。《山》(2001)、《云顶岩上的果树》(2001)和《厦门南普陀寺》(1993)等也都是这样。这几幅画作,均以土黄色系构成岛屿山岩的主体色相,天空的普蓝、橄榄绿因用土黄、深褐调整而相应变得沉暗,岛屿上的树木也被土黄、生赭和深褐所抑制,而画面最深的色彩则是熟褐中带着的茜草红,从而给人一种炽热色温的深刻印象。

显然,洪瑞生对于鼓浪屿阳光的捕捉,并不是画真实的所见,而是在这个海岛所承受的阳光下,用土黄色系(包括:淡黄、土黄、生赭、透明铁黄、印度黄、拿波里黄、金土黄、桔土黄等)、蓝绿色系(包括:土绿、橄榄绿、树汁绿、湖蓝、天蓝、皇家蓝、钴蓝、群青等)和棕褐色系(包括:朱红、镉红、安吉利科红、土红、威尼斯红、茜草红、透明铁红、赭石、熟褐、生褐、绿褐、范代克棕、深棕和茜草棕等)这三种色谱构成的冷暖变化,从而形成画家既是对闽南地域性色彩的客观提炼,也有主观意象性发挥的本土性色彩探索。而在这三个色系中,土黄色系与棕褐色系或许是洪瑞生创造海景阳光感油画的关键。因为海岛风光在人们印象中以冷色系为主,但洪瑞生却使用土黄色系与棕褐色系用来呈现那些受光部位(这在一般作品里往往被画成白色或浅冷色)。这种色调的重新配置,有些像英国透纳画海景的方法,也是洪瑞生用暖色替代泠色而表现闽南独特的阳光色温的自我探索。在洪瑞生1992年创作的《闽南渔船》中,虽然天空与船体及倒影仍然是蓝绿色调,但沙滩已被铺上桔黄与土黄,而闽南渔船在船舷和船艉特有的大红漆饰,则更增添了画面冷暖对比的光照感。2014年创作的《鹭海雄风》完全将天空的白云与海岸的沙滩幻化为桔红与土黄色相,这一方面体现了画家对于暖色的主观想象与发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画家在土黄色系、棕褐色系和蓝绿冷色系之间形成的某种固定配置。他的《平静的海》(1995)甚至于把大片的朵朵白云都变幻成夹杂着茜草红和深棕的厚实的土黄光色,天空与海面则被大胆地夸张为橄榄绿、土绿和绿褐,这种变奏其实正是他的阳光色彩谱系形成后的一种对象化。与《平静的海》以暖色调为主不同,《海天一色》(2003)完全以蓝绿色概括一色的海天,富有意味的是,画家在那些渔船的色相上完全用土黄、铁红与朱红来对冲,既达到了色彩的饱满概括,也具有色彩的丰富含蓄。描绘莲池对于晨曦微光反射的《天光》(2008),虽不像《海天一色》那样用色饱满,但同样体现了莲池所形成的蓝绿色相与晨曦微照的棕褐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只不过这种比对显得更为柔和罢了。

用土黄或棕褐去替代那些景物受光面的表现,不仅使洪瑞生的油画去掉了一般画家极易失范使用的白色或冷灰色,而且使他真切地表达了阳光在闽南湿润的空气中形成的闪烁感。在《初冬》(2007)和《郊野孟冬》(2014)作品里,画家高超地将冬日的阳光处理成金土黄、桔土黄与棕褐构成的基调,草绿、橄榄绿因被这种暖色浸润而成为极为精致的暖灰绿,尤其是树稍边缘的黄褐色与树干背后的红棕色,更增添了画面的光照感与透气感,小笔触米点似的点堆也使画面越加浑朴与厚实。土黄和棕褐还构成了画家表现闽南红土地与民居的基本色相,加之较为饱和的天蓝和深绿色植被,似乎也再次演绎了画家从表现鼓浪屿的海景所形成的固定色彩配置,只是这三种色彩谱系在画面的比例发生了相应变化而已。譬如《晌午》(2014)几乎把闽南民居完全处理成土黄、土红、熟褐、桔黄和茜草红这些热度感很强的色系,而相对缩小了天空的蓝色与植被的绿色,使画面的阳光感显得特别的强烈;《印象沙坡尾》(2014)同样以金土黄和朱红作为对岸民居的基色,形成了画面特有的阳光一片灿烂的深刻印象;而《闽南村口》(2012)则用土红、深褐画出妈祖宫庙、远处的民居以及整个山坡平地,其余则用深绿、钴蓝掺杂的熟褐而使画面显得浓郁而灿烂。

作为一个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院吴作人画室的油画家,洪瑞生的大半生主要从事油画教学与创作,因而他的油画并非只有风景和静物,其主要精力还是画人体、肖像以及一些主题性创作。他在60年代画的《母亲肖像》(1963)就显示出儒雅含蓄的色彩运用;80年代的《戴草帽的乐师》(1982)、《渔市》(1982)、《五彩的集市》(1989)和《石工(午餐·岁月·哺育)》三联画(1983)等显示了他对现代主义结构性造型、表现性色彩和象征性寓意的多样探索;90年代后他才有机会赴欧美一些美术馆亲炙欧洲油画原作的艺术魅力,逐步意识到油画油性色彩关系的微妙神韵,他广泛研习了印象派、后印象派一些名家大师的色彩技艺,像《四川妹子》(1994)、《端坐的少女》(2016)和此期一些《女人体》等体现了他对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和马蒂斯等大师的色彩研究。2000年之后,他创作的《春·水仙》(2002—2014)、《冬日的鼓浪屿》(2015)和《大集市》三联画(2002—2014)等显示了他在人物画方面对闽南浓郁的人文特征的色彩探索。

和上述对他的闽南风景色彩谱系的分析那样,他后期的这些人物画作,都体现了他对土黄色系、棕褐色系和蓝绿色系的提纯与再度发挥,尤其是《大集市》三联画,可以说是他花费十余年时间探索闽南本土光色谱系在人物表现方面的集大成之巨作,也是他继《五彩的集市》之后将表现性与光色融为一体的佳构。全画以土黄、土红和铁红为画面基调,表现了闽南璀璨的阳光下惠安女赶集的热闹场面,但画作并不以叙事为归旨,而是借此以色彩捕捉那一片灿烂的阳光下斑驳的光影与单纯的色彩谱系里呈现的丰富变幻。画作最亮的地方是画幅中间和右上侧用金土黄反复堆塑出的阳光下的人群与逆光的绿荫,其它部位则相应通过棕褐与深绿、翠绿来调整画面的冷暖与明暗。可以说,画家是在纯度极高的色彩里并在为数不多的颜色限定中求得冷暖与明暗的变幻,以此彰显画家对单纯与丰富的色彩创造。

其实,印象派或后印象派那些色彩大师画作的精妙之处,也在于单纯中求丰富,并在暗中求鲜亮,远非人们所想的那样用尽一切靓丽奢华的色彩。在笔者看来,洪瑞生的那些发掘了闽南地域性光色谱系的油画以及浑朴厚实的笔触,同样体现了这种于单纯中见丰富的色彩真谛。基于此,他在绘画被日益图像化的当下对油画色彩意蕴的本土化探索,也便显得尤其可贵。笔者相信,他对闽南地域性油画人文特征与色彩谱系的探寻,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与赞赏。

 

2015年9月19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分享:

网友评论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