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文化
来源: 标签: 2022-11-07 15:03:45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渗透,从阅读中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包含哪些,探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一、选择合适的拓展阅读
作者.临湘市第八完全小学.陈军武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渗透,从阅读中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包含哪些,探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选择合适的拓展阅读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需要靠阅读内容的合适性,通过科学的拓展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且重点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扎实掌握教材内容。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豁然开朗”。有时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文时,会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产生疑惑,进而提出问题,此时如果教师使用另一篇文章来解答这篇文章,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有的学生还是无法全面且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不合适、学生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差异性等原因,导致拓展阅读内容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学生阅读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思维能力、语文能力和发展等角度出发,多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进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
 
 
二.在课前进行拓展阅读
 
有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文言文等与古代生活关系密切的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难以强化学生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此了解课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同时,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资料,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扫除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的障碍,即在课前实施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介绍课文的背景,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发生时间孔子周游列国时,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是日出时大,还是中午大,一小孩说,早上打,因为我们一早看到的如车轮,一小孩说中午大,因为中午的温度比早上高,刚好孔子带领学生经过,于是找孔子这个学识渊博的人来评理,孔子也愣住了。事后,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学无止境.通过这个故事使得学生了解学无止境的由来,扫除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障碍,从而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容。
 
三.组织不同文章,做对比阅读
 
拓展阅读过程中,将不同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便于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闪光点、学习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作者的创作思路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拓展阅读中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对比,方便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理解其内涵。以对比的方式进行拓展阅读时,可采取的方法较多,也就是对比的内容不同,教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从而发挥出拓展阅读的效果。阅读(狗)的课文时,学生可以同时阅读《狼》,对比两篇课文表达方法和描写手法上的差异性以及相同点,并且分析每篇课文在写作手法方面所具有的优点,进而了解课文重点内容以及内涵。与此同时,为了深化学生对狗和狼的了解,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狗、狼相关的书籍,提高阅读质量、拓展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开展拓展阅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展开联想,且将作品放在核心的位置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该方法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现象、事物等,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拓展阅读,可以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保证拓展阅读效果。
 
 
四.“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与“发展型学习任务
 
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兼顾对于这个话题,可能有人会问:这几个方面并列而设的项目内容本身就是互相兼顾的,怎么还要提?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教学中往往面临许多困难。1.任务群的提出有新意但也造成了压力。把涵盖多方面知识、能力的传授与培养赋予“任务群”的概念,这是新课标比较突出的创新之处。顾名思义,“群”就是一连串。比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侧重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分四个学段逐一设置,每个学段都设有3-4个具有一定关联而又梯级向上发展的语言文字积累的任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由基础性、一般性的阅读与交流到更高层次的阅读与表达,每一方面又从四个学段分别设置不同层级的目标任务,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易渐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涉及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同样分别从四个学段设计不同层级的读书活动与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安排。整本书阅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有些直接明确了要读的书目,就等于确定好了不同学段要阅读的名著;跨学科学习则主要是实践活动的设计,课内外、校内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是新课标的主体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也许正是因为重要且繁多,教师实施起来难免会有压力——哪一个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而时间又很有限,所以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2.重人文性而弱化工具性。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现象一直存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为求生动活泼,教师更多地在“人文性”上想办法,往往忽视或弱化了对基础知识、基本功底的强调,因为“工具性”的知识比较生硬、枯燥且费时。而新课标在“发展型”“拓展型”方面有更多的要求,更有可能加剧这一趋势。因此,一线教师更要关注这一方面,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兼顾。比如,新课标对小学起始段握笔、书写的姿势这一最基础的学习任务没有作要求,更没有指导,教材也没有过多地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教,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同时还需要教师自己有这方面的功底与能力。这一点其实反映出理念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最重要的“启蒙”环节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再去反复纠正学生这方面的错误,往往费时费力且难有效果。其实,拿笔的方法、写字的坐姿、朗读时怎样拿书、站立回答问题有哪些要求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又实实在在是学生语文素养积累的大功底。3.对仍存在的社会之争当有清醒的认识。电脑普及和现代化交际工具的使用,使得汉字书写被忽略;考试允许使用字典,识字认字重要性下降;“哑巴语文”盛行,答题时会写,生活中却不会说……种种怪象,使得挽救语文教育到了紧要关头。汉字及书写是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不使用好它,并让它传承光大,我们的文化自信还会有载体吗?“哑巴语文”的表现就是语文教学以训练为主,课堂上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出,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答,这对考试确实管用,但语文基本功之一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又如何培养呢?甚至与人交流能声韵和谐、正确表情达意、说出连贯的话这些基本社交能力都不具备,将来又怎能适应社会、从善如流呢?上述这些教学中的困难,都是语文教学要面对的现实,如何理清现状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各方面兼顾,坚守语文人的底线意识,体现了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的本色。
 
陶行知先生在谈论创造教育时曾经这样说,如果学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何以创造。他认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质疑,在质疑中抵达阅读文本的内核。
 
分享:

网友评论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