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漫画家施福明:笔尖绘就别样人生,漫画点亮乡土生活
1986年的安徽怀远县,刚初中毕业的施福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中断学业,每日与放牛割草为伴。生活的单调并未磨灭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闲暇时,他以日记和文章为寄托,笔下的“豆腐块”时常见诸报刊,这份才华很快被时任区委书记张保春发掘。不久后,施福明受邀成为区委农民通讯员,每月80元的工资(区政府50元+宣传部30元)让他满心满足,也为他打开了人生的新窗口。

工作之余,施福明的创作热情愈发浓厚,不仅写小说、散文与诗歌,还尝试起了漫画。起初,他的作品线条生硬、人物比例失衡,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每周,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往返40华里前往蚌埠日报社送稿,这份坚持打动了报社的齐跃生老师。“漫画需三分画七分寓意”,齐老师的点拨让施福明豁然开朗,不仅手把手教他打基础,还定期点评作品,甚至为他量身绘制漫画,这份悉心指导让施福明对漫画的热爱愈发深沉。

此后,施福明的求学之路从未停歇。1988年10月,著名漫画家吕士民专程来蚌埠讲学,从漫画发展脉络到创作心得,从政治素养提升到专业技巧钻研,施福明听得格外认真,所学融会贯通后,创作水平突飞猛进。村里来了墙画师张从茂,他紧跟左右、虚心求教;镇文化站的师傅绘制三国人物墙画,他主动端茶送水,跟着学习一周,眼界与技艺在点滴积累中不断提升。

更幸运的是,施福明的创作之路得到了华君武、方成、英韬等我国著名漫画家的关注与扶持。他们不仅让施福明观摩学习经典作品,还通过书信长期交流指导,为这位农民漫画家的成长注入了宝贵力量。在这样的滋养下,施福明的创作成果丰硕:他主编的《珍珠桥下蓝精灵》漫画书成功签约动漫公司,《小容一家故事》动漫系列广受好评,各类题材漫画作品累计超2000幅,多次在各级展览与赛事中斩获大奖。

如今,作为当地“雷锋驿站”的重要成员,施福明与志同道合的城乡青年、文艺农民一起,以漫画为载体传递雷锋精神——既用幽默笔触针砭时弊,也以生动画面歌颂新时代。对他而言,漫画早已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照亮生活的光:“农民光种地不够,漫画让我有了新追求,既盼物质富足,更求精神丰盈。”曾经那个放牛少年,终究用画笔将单调的劳作人生,绘成了充满童话色彩与烟火味道的艺术长卷。
责核: 陆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