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润心 大爱无疆 ——记河北“公益达人”陈勇的九载践行之路

资讯
来源: 标签: 2025-11-22 20:58:23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群山之间,有一个清瘦的身影始终奔波在志愿服务的一线。他曾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却用九年光阴搭建起覆盖八方的爱心网络;他曾深陷家庭困境,却将社会馈赠的温暖化作润泽万人...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群山之间,有一个清瘦的身影始终奔波在志愿服务的一线。他曾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却用九年光阴搭建起覆盖八方的爱心网络;他曾深陷家庭困境,却将社会馈赠的温暖化作润泽万人的甘霖。他就是青龙满族自治县雨露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勇,一位用坚守诠释初心、用行动书写大爱的 "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河北公益事业版图上的标志性人物。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0_15_3556.jpg

一、苦难淬炼初心: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陈勇的公益之路,根植于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恩记忆。2016 年之前,这位在环卫岗位上默默耕耘 8 年的汉子,正经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 女儿突发癫痫病,频繁的治疗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巨额债务如大山般压得整个家庭濒临崩溃。"就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工友们你五十我一百凑钱,是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送来救命钱,才把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每当提及这段往事,陈勇的声音总会带着哽咽。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1_16_3556.jpg

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在他心中种下了反哺的种子。"别人帮了我,我不能忘本,要把这份温暖加倍还给需要的人。" 这一朴素的信念,成为陈勇投身公益的最初动力。2016 年 4 月,他拉上 10 余名环卫工人及初中同学,成立了 "青龙爱心小组"。没有经费,他就自掏腰包购置慰问品;缺乏经验,就从最基础的扫街道、帮孤老、整理社区做起。起初,山民们多是好奇观望,但当看到这群人顶着烈日清理垃圾、冒着严寒为老人检修房屋时,质疑的目光渐渐化作敬佩的掌声 —— 有人放下农活主动加入,有人默默送来整袋土豆作为补给,爱心的雪球就此滚动起来。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2_17_3556.jpg

2017 年 9 月,陈勇在河北志愿服务网为团队注册 "身份",正式加入秦皇岛市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2019 年,"青龙满族自治县雨露志愿服务中心" 完成民政注册,从 10 人小组成长为 800 多名志愿者的正规组织。志愿者涵盖工人、教师、企业家等多个群体,成为青龙乃至秦皇岛公益领域的中坚力量。

二、精准施助:三条暖流浸润山乡与远方

在陈勇的统筹下,"雨露" 志愿服务形成了三大核心领域,如同三条奔涌的暖流,精准滋养着最需要关怀的群体,九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助学:为寒门学子架起成才桥梁

"知识能斩断穷根,绝不能让孩子因贫困失去读书的机会。" 这是陈勇常挂在嘴边的话。九年里,他带领团队开展助学活动 1100 余次,足迹遍布青龙各个乡镇的山坳村落。为了筹集助学金,他跑遍当地企业,不厌其烦地讲述困境学生的故事;为了让帮扶更精准,他和志愿者逐户走访,记录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庭困境。截至目前,已有 505名寒门学子获得持续资助,其中一名 2017 年开始受助的女孩,更是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成为 "知识改变命运" 的生动例证。

除了资金支持,陈勇更注重孩子们的全面成长。他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功课辅导、心理疏导,为偏远地区学校捐赠图书和教学设备,让受助学生不仅能上学,更能上好学。"陈叔叔不仅给我交学费,还总问我在学校开不开心,这种关心比钱更暖。" 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受助学生如是说。

尊老:让暮年生活充满尊严与温暖

2018 年深秋,青龙镇祠堂前的空地上,百余位老人围坐长桌,捧着热腾腾的豆腐碗开怀大笑,这是 "雨露" 团队举办的第一场爱心敬老宴。从此,这样的场景在青龙的乡间不断上演,截至 2025 年,百人规模的爱心豆腐宴、饺子宴已累计举办 134场,成为当地一张温暖的民生名片。

敬老不止于一餐饭。陈勇带领志愿者建立了孤寡老人帮扶档案,定期上门提供理发、剪指甲、检修房屋等生活照料,更注重精神慰藉 —— 陪老人唠家常、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帮老人视频连线远方的亲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坚持每周送餐上门,风雨无阻。"这些孩子比亲儿女还上心,有他们在,我心里踏实。" 独居老人王大爷的话,道出了众多受助老人的心声。

崇军:守护英雄的烽火记忆

"老兵是国家的脊梁,我们必须让英雄晚年有尊严。" 带着这份敬畏,陈勇将关爱抗战老兵纳入核心服务。自 2018 年发起关爱老兵行动以来,109位抗战老兵的家中都留下过他躬身问候的身影。每次探望,他都会提前准备御寒衣物、常用药品等慰问品,静静坐在老人身边,倾听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故事,并用镜头记录下来,为红色记忆留存珍贵史料。

在陈勇的带动下,许多年轻志愿者主动加入关爱老兵队伍,他们不仅为老兵提供生活帮助,更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听爷爷讲当年拼刺刀的故事,才懂今天的日子多来之不易。" 一位 95 后志愿者说,这种精神洗礼让她更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4_18_3556.jpg

三、大爱无疆:从青龙一隅到全国八方

陈勇的公益视野从未局限于故土。九年里,他带领团队将爱心触角延伸至四川、云南、甘肃、贵州、黑龙江等八个省份的偏远地区。在云南山区,他们为留守儿童送去装满文具和衣物的 "爱心包裹";在甘肃灾区,他们扛着米面油穿越泥泞山路,为受灾群众送去重建家园的希望;在黑龙江乡村,他们为困难家庭捐赠农资,助力春耕生产。

在青龙本地,陈勇的付出更是刻进了百姓心坎里。响水沟村的山路曾泥泞不堪,村民收栗子只能肩挑背扛,得知情况后,他个人出资 2 万元拓宽山路,让 "致富路" 直接修到了果园门口。疫情期间,他带领志愿者连续 40 多天坚守防控卡点,为隔离群众代购生活物资,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0 小时。从社区防疫到环境整治,从禁毒宣传到传统文化推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 "雨露" 志愿者的身影。

作为河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爱心大使,陈勇还将公益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开展大型禁毒宣讲 10 场,带领团队获评秦皇岛市戒毒宣传示范团队,并于 2024 年荣获省级禁毒宣传 "先进个人" 称号。此外,他还牵头举办 15 期《相约论语》学习班,建立占地一亩的志愿服务基地,让公益服务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6_20_3556.jpg

四、微光成炬:爱的传承与荣誉担当

九年耕耘,硕果累累。陈勇带领团队累计开展公益活动 2200 余次,服务时长超 5.6 万小时,捐款捐物达 430 余万元,受益群众逾万人。团队连续获评河北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十大影响力公益机构等称号,他个人也收获了秦皇岛市道德模范、河北省最美公益人物、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 7 项荣誉。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507_21_3556.jpg

面对赞誉,陈勇始终保持谦逊:"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属于每一个雨中撑伞的志愿者。我只是个带头人,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更让他欣慰的是爱的传承 —— 当年受助的大学生返乡加入团队,曾接受帮助的村民主动为活动捐赠物资,越来越多的人循着他的足迹成为新的 "雨滴"。这种 "受助到助人" 的裂变效应,让公益精神在燕赵大地生生不息。

微信图片_20251122191703_22_3556.jpg

如今,55岁的陈勇依然奔波在公益一线,他脸庞黝黑、身材微胖的身影里藏着惊人的能量。从濒临破碎的小家到托起万人的大家,从普通环卫工人到著名公益达人,他用最朴素的坚持证明:凡人微光可破长夜,雨后甘露终成江海。在河北乃至全国的公益版图上,陈勇如同一颗执着的种子,已在岁月中生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而这棵树结出的 "爱心果实",正滋养着更多人踏上向善之路。

河北省秦皇岛刘伟供稿

分享: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