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产业助力广西高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资讯
来源: 标签: 2024-07-09 16:12:19
7月6日上午,由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广西神农金蚂蟥生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油用牡丹产业与广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市南湖名都大酒店召开。
   2024年7月6日上午,由林忠伟(广西)产教科咨政联盟、广西中盟文化经济研究院、广西神农金蚂蟥生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油用牡丹产业与广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市南湖名都大酒店召开。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油用牡丹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李育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丽平,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牡丹芍药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夏忠海,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学者汪国斌四位领导专家莅临参会,并作主题发言。北海市委原书记岑鸿平同志应邀出席座谈会并讲话。35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会议,与会者踊跃发言,真诚交流,建言献策。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发展油用牡丹的重要意义

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持续下降,在国际经贸摩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发展油用牡丹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需要。2023年,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3.6%,与2000年的自给率60%相比,下降了30个百分点,严重超出了国家农作物战略安全警戒线。

从食用油结构来看,我国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美洲国家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油)和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棕榈油仍然占据国内主要市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多个国家已限制粮油出口。面对可能出现的粮油危机,我们更应提高警惕,未雨绸缪,将中国人的“油瓶子”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与其它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利用油用牡丹喜半荫的特性,将油用牡丹与文冠果等其他木本油料植物间作套种,产油量更高。

如果和退耕还林还草这样大型的生态工程相结合,采用上乔下灌的种植方式,至少每亩能产70斤优质木本植物油。目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已超过5亿多亩,这样就可生产出350亿斤油,14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可吃上25斤优质食用油,不但成功保护了生态,而且有效满足了中国食用油的不足,也把每年要用500亿美元购买国外的食用油的外需减下来,大力促进内循环。

据了解,我国现有6亿多亩的宜林地,3亿多亩亟待改造的低产林、残次林,3亿多亩梨树、核桃、枣树、柿子等经济林,5亿多亩的退耕还林地块。由于油用牡丹这种植物对土地的选择性不高,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荫等生长特性,大量宜林地,大量低产林、残次林,大量经济林(林下间作),大量荒岭薄地,大量可利用的沙地,大量平原农区沟渠路边房前屋后,大量退耕还林需更新的地块等都可以种植。

优质健康的牡丹籽油是实现全民健康、人民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食用油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种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外营养学界普遍认为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α-亚麻酸含量的高低是决定食用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43%以上。α-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又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于1993年联合发表声明,决定在全世界专项推广α-亚麻酸。

2014年,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收录了美国著名学术期刊《食品与化学毒理学 》刊登的文章《从营养学、药理学和毒物学角度评价α-亚麻酸 》。文章指出:α-亚麻酸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癌症、保护神经元、抗骨质疏松、抗炎症和抗氧化的功效,可以通过食用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来满足人体需求。并且从现有关于α-亚麻酸毒物方面的数据分析,目前没有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负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食物材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表示:“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分子量较小,容易被吸收,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显著高于橄榄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较为突出,远远高于其它常见植物油,且其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值小于0.6,因此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用油,极具开发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油用牡丹在医学和食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牡丹籽油和α-亚麻酸能够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内脂肪酸合酶的表达,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为研制作用机制明确、靶点单一、特异性强的抗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特别是由中科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在与山东济宁市四季园苗木种植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已从牡丹籽油中提炼出α-亚麻酸纯度达99.65%,远超日本、美国的技术水平。这种高纯度的牡丹籽油是当今医学界普遍认同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一旦大面积推广使用,将对遏制心血管病这一危害性仅次于癌症的病魔起到战略性作用。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的胜利解决了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当前,仍要继续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成果。

油用牡丹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可基本覆盖我国扶贫的主战场,并且可以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油用牡丹经济价值更高,与传统作物相比每亩地可多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对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收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让老百姓挑着“金扁担”干活的重要途径;油用牡丹收益期长,一次种植,可30~50年持续收益;油用牡丹管理方便,不需每年换茬,仅需锄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更加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科技水平。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牡丹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把牡丹赠给恋人表达爱情的描述,距今已有3000多年。唐、宋、明三代均把牡丹誉为国花,清朝更明确钦定牡丹为国花。

在现代,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均曾视察牡丹,对牡丹关怀备至。1939年抗日战争之际,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兴致勃勃来到延安宝塔山下的万花山观赏牡丹。1959年,周总理在陪同外宾视察洛阳时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荣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出版的参展国国花集锦金牌纪念册上,赫然写着“中国国花——牡丹(暂定)”。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让“国花”遍布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油用牡丹产品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对优质健康产品的需求进而占领国际市场,就是提升我们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传统牡丹文化的重要表现。

发展油用牡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的小灌木,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盐碱,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

发展油用牡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也是呼声最高的国花候选,因此建设“美丽中国”不能没有牡丹 。现在每年牡丹盛开之际,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重庆垫江、安徽铜陵、陕西延安万花山就有几千万人去参观牡丹,成为城市旅游的主打品牌。

发展油用牡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油用牡丹,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既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又高效利用了我国特有的物种资源,优化了产品供给结构,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双碳”目标、大食物观构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多重战略目标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发展油用牡丹既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又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生活在鲜花盛开、赏心悦目的幸福岁月,盛世时代。

二、油用牡丹产业落户桂林,将大力推进广西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的可行性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油用牡丹的高质量发展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咨政报告《关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并于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咨政报告提到的山东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作了长达47分钟的实地视察。在得知油用牡丹不仅可观赏和药用,还能炼出牡丹籽油,开发出茶、精油、食品、保健品时,习近平当即表示,今天长了见识,令人印象深刻。视察期间,习近平拿起一瓶食用油问讲解员:“这瓶油现在卖多少钱?”讲解员回答:“868元一瓶。”习近平说:“哦,发顺发。”

在随后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我们在尧舜牡丹产业园了解了牡丹产业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的情况,对牡丹除观赏旅游价值之外的加工增值价值有了新的了解,可以说长了见识。”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咨政报告《大力推广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套种有关情况的报告》圈阅同意。

2016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呈报的《关于支持油用牡丹、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圈阅同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咨政报告《关于我国油用牡丹籽提炼的α-亚麻酸纯度已达99.65%,稳步推广使用将大面积削减心血管病危害的调研情况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为油用牡丹批示了两次,圈阅同意了两次,特别是2013年11月26日又亲自作了长达47分钟的实地视察。习近平总书记对油用牡丹这种我国独有作物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二)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

油用牡丹进入丰产期后长江流域平均每亩地结籽800斤左右,黄河流域平均每亩地结籽400~600斤左右,黄土高原地区平均每亩地结籽350斤左右。如果按平均每亩地每年籽结400斤、每斤籽30元(2024年市场预估价格)计算,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就达到12000元。

油用牡丹的根——丹皮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我们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份就是丹皮。目前,丹皮的价格已经从前几年的3、4元一斤涨到现在的25元一斤,五年树龄的油用牡丹每亩地丹皮的收入就能达到3~5万元。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油用牡丹喜半荫的特性,利用不同植物生长习性和生长期的不同,将油用牡丹与经济林(如梨树、核桃树等)、速丰林(如杨树等)、中药材(如玄参、知母等)或其他作物(如辣椒、油葵等)进行间作套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有效解决了种植油用牡丹头几年不结籽、没有经济收入的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使光热气水土肥资源条件共享,增加了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率。

例如:山东东阿在苹果树和枣树下种植的油用牡丹,六年之后结籽500斤左右。山东定陶一带农民在油用牡丹地里间作套种白术、玄参、知母等名贵中药材,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一年下来,一亩油用牡丹地里套种中药材也收入3000元左右。

又例如:江苏林洋集团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通过科学合理调整光伏板支架结构和列阵间距,创造出“油用牡丹+光伏”的新型产业跨界联动模式,满足了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土地综合利用的迫切要求,实现了“农光互补”。目前,该模式已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区推广15000亩,并在2016年国家太阳能光伏工程展览会上荣获了新概念钻石奖。

目前利用油用牡丹开发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文化工艺品六大类上百种产品。油用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目前,在我国广泛推广的主要是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油用牡丹是原产于我国,且我国所独有的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盐碱、喜半荫,适宜间作套种。

油用牡丹在我国北至黑龙江、吉林,南至广东、广西北部,西至云南、新疆、西藏,东至沿海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可以种植。据相关统计,全国适宜油用牡丹发展区域的总面积为420万平方公里,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43.75%。

(三)广西桂林地区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发展油用牡丹产业

根据明朝《广西通志》记载:牡丹代表着吉祥和财运,广西桂林市现辖6个市辖区、8各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比较适合种植牡丹,面积达2.78万平方公里。据历史记载,灌阳牡丹栽培的历史比较早,在清代广为种植,在桂林城中也很常见,当时就出现了“南强北胜总堪怜,灌水争如洛水妍”(清代王拯《龙壁山房诗集》卷十五)的盛况,因而被时人誉为桂林的三大名花之一(另两种是阳朔的梅花和灵川海洋坪的春兰)。 灌阳牡丹有若干个品种,其中一个品种,单叶,花瓣如玉,蕊呈浅红色,曾被诗人吟颂。另有一个类似洛阳“千叶”的品种,在春分之前就能开放,更显出灌阳牡丹的特色。可见在广西桂林地区发展牡丹种植产业,将成为广西乡村振兴和文旅康养产业的亮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三、油用牡丹产业助力广西高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顶层决策将油用牡丹产业落户桂林地区,以此带动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全面高速发展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项“脱贫致富产业、新兴农林产业、健康营养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出口创汇产业、朝阳不衰产业、战略资源产业、国家安全产业、科技创新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生态文明产业、美丽中国产业”。油用牡丹作为我国的原生物种,我们只要认真对待种植和加工油用牡丹,做好“上层发动、政府推动、科技驱动、金融协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联动”,就能让油用牡丹成为广西的主要产业,关乎广西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关乎广西的乡村振兴,关乎文化自信,关乎商务旅游大健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牡丹籽油就会像我国十六世纪明朝时期引进的玉米、红薯那样成为我们的主要粮油食品,也将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重要食用油新资源。让广西5000多万各族同胞每年都能吃上1斤牡丹籽油!因此顶层决策非常重要。

(二)做好油用牡丹种植成本预算

种植油用牡丹头三年的每亩投入大概在3000-5000元左右,第三年起开始结籽,5-30年为高产期,产籽寿命可达60年以上。高产期每亩可产牡丹籽400公斤左右,参照目前保价收购价格20元/公斤,按牡丹30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核算,每亩年均纯收入为6000多元(未计算前期套种间作收益及最后丹皮收益)。

油用牡丹种植成本预算表

费用类别

种苗费用

每亩需种苗约3300株,种苗成本约0.5元/株(一至四年生种苗平均价格),则每亩种苗费用约为1600元左右

土地租金

租金因地区和土地类型而异,山地每亩300-500元,田地每亩500-1000元

肥料 农药

每年每亩大约需要800元(包括底肥、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人工费

包括种植、除草、摘荚、平茬等,每年每亩约需800元

其他费用

如翻土耕地,平原每亩30-50元,山地每亩50-80元;苗木运输费用根据距离而定,大约每亩5000-10000

(三)做好油用牡丹产业落户桂林的定位,完善产业链

产业定位为:粮油安全、大健康(中医药)、大食物观、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产业。不同地理区域种植,气候不同,芍药鲜切花上市时间不同,切花周年生产。完善产业链。借助中国-东盟七国的关系跨境产业融合,将产品加工基地、贸易中心建起来,形成栽培技术集成、加工技术集成、功能产品研发。建设好育苗基地、种植基地,探索喷洒赤霉素+单氰胺(打破休眠)。主栽品种:凤丹85%、紫斑15%;需冷量低的早花品种。栽培模式:向油用牡丹+林果等间作模式发展。

(四)牡丹全株利用,全产业链开发

以生态治理为抓手,在边际土地上,实施“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可有效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服务“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与国家战略结合,必将综合效益显著。

(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科技赋能,打造桂林支柱产业

从国际国内市场看,牡丹和芍药鲜切花场潜力巨大,2021年,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896.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500亿元。法国巴黎每日需芍药鲜切花7.2万支,荷兰商业用芍药种植面积1200 hm2,近年来每年售出芍药种苗8000万余株,销量逐年攀升。在澳大利亚市场,年需求芍药鲜切花3000万枝,其价格是国内价格的5倍左右。切花芍药作为鲜花中的一个单品,国内产地主要分布在菏泽、洛阳、成都、昆明和兰州等地,每年切花供应量约1亿支,而国内市场需求约2亿支。采用“企业+科技+政府”发展模式,推动政府、科技、企业三位一体,打造三产融合的国内国际市场,必将赢得大势大利。

(六)引种育种并用

种质收集与适应性评价,标准化栽培技术研发,籽油生产技术体系,药用成分积累技术体系。自主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日化等衍生产品加工体系,旅游、科普教育、康养产业。

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有心人的推动下,牡丹种植产业落户广西桂林地区、以此大力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悄然来临、为期不远。

微信图片_20240709160729

孙勇 刘刚 王杰清

责任编辑:张春梅

分享: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