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调,足以粉碎任何一块思想的巨石

文化
来源: 标签: 2022-08-30 16:55:00
谢长安长诗《青铜调》简论纲要◎胡翔(北京)初识谢长安是在北京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其人品学养很是令人尊敬,几乎是一瞬间我便发话此人必成大器。而真正熟悉谢长安是从阅读他的长诗《青铜调》(以下有意隐去
——谢长安长诗《青铜调》简论纲要

◎胡翔(北京)

初识谢长安是在北京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其人品学养很是令人尊敬,几乎是一瞬间我便发话此人必成大器。而真正熟悉谢长安是从阅读他的长诗《青铜调》(以下有意隐去书名号,表明我对青铜调的无比偏爱和文化想象的扩大)开始的。准确地说是青铜调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探险和回答,征服了我的所有想象和胜利的欲望。

全诗共2300行,2万3千多字。谢长安靠着史诗般的全景、宏大的历史征候、宏观的文化视野,创造了一部与文化经典保持连续性,但又完全是个人的、当代的史诗。如果说,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海子的长诗《亚洲铜》鸣响着历史与传说的神圣延续,完成了民族和人类的结合,那么,谢长安的青铜调,我以为至少是专注于统计盘古以来的历史脚步的诗歌奇迹,是绵延不绝的人类文明纵横交错的盛大矩阵,是浇铸历史、社会、自然、哲学、诗学的精神建筑,它所产生的力量足以粉碎任何一块思想的巨石。本文从标题、楔子、正文、结语等诸面概略言之,谨以致敬。

1

青铜调——全诗标题

以青铜调作为全诗的标题,既有人类意义上的“青铜”质地坚硬,又有国家典范的音“调”华美奢侈,二者极为完美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无疑有着伟大的文化意图:

其一,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文明,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段落。荷马在《伊利亚特》史诗中这样写道:希腊火神赫斐斯塔司把铜、锡、银、金投入他的熔炉,结果炼成阿基里斯所用的盾牌。中国的青铜器被人类学家公认为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青铜剑乃稀世之剑,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永垂不朽;而青铜调,却以书籍文献为世人准备着惊人的文化洞察和研究,自始至终忠实于青铜的要求和承诺。青铜在全诗充当的是文化象征和核心意象的角色,就其意义而言,已然成为向世界敞开,并且向世界发言的文化能源。

其二,全诗五卷分别以中国古典乐器的五个音调“羽、宫、角、商、徵”命之,即卷一:羽音.淼;卷二:宫音.垚;卷三:角音.森;卷四:商音.鑫;卷五:徵音.焱。青铜后缀之“调”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谢长安企图以洪钟大吕般的青铜大调唤醒江山社稷、演奏大国崛起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淼、垚、森、鑫、焱,在呈现汉语的神奇魅力之外,无所畏惧地给语言的种种可能构成巨大的威胁。侧耳听之,青铜之“调”发出的声响确乎是令人敬畏的“谢长安制造”——日月星辰、古今刀尺、庙堂江湖、前世今生等等杂糅交织,命运、精神、视野、处境、容量等等无所不及„„因此,这青铜之“调”,是任何一个思想者注定被震撼的大调绝唱;是可以艳羡的,尊重的,但不是随便可以效仿的。

2

两头兽在瀚海两端低头舔着海水。它们悬隔亿年

一匹蛙遍体碧透,独立荒芜澎湃的礁岩之顶,翘首遥望彼岸的孤绝

遥望断章与皲裂,上下皆是纵横崩越,訇然开阖的地理天文

 星汉烂漫如昨,挱椤枯荣数度。卷长舌食墨云,歌咏古陆冰河不朽

 未知处蓝电穿空,鱼龙嘶吼出争竞

 月轮夜夜照晒,那些恍世裸现的骨殖蜿蜒不息。各表霸迹。

 时光泱泱而退,巨大的洋盆,神的杯盏

 一头龟在大海尽处破出黄沙,继续以爬行代替跳跃

 光斑盘绕苍穹极地,足音邈远确凿。倚云而兴的玄武城浩荡如风象

 八鳍兮并四蹄双翼飞驰原上,腥冷之腮温润之肺,纷纷簇动如花朵

 尔后是沉寂与湮灭。太阳风吹遍山岳微尘,使莲花纯澈令九河潮生

 大洪水带走老去的紫甲青鳞,玄牝混圆,众生更转

 脱躯窍易珠胎始初多艰,雷震震而长戚,天雨运载普天精气灵元,

 澹澹入海。铜台一春,日伏鲎隐,落木秋长,彗出鲸殇

 峡谷万古空寥,另一类苍生破开烟霞雾霓

 击水兮,浴火兮,斩棘逐鹿之身影顺承造化,感应圣明

                ——引自谢长安《青铜调·楔子》

《青铜调·楔子》全章引用,实在是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宇宙家族,在这里能够探寻一种与大诗更直接接触的方法论。因此,任何意义上的断章或拆解都是冒险而无效的游戏,至少部分是如此,我不敢,否则非但不能唤醒读者对人类文明之旅的眷顾,甚至会引来对策略性诗艺的亵渎和背叛。在我迅疾而又谨慎地经过它们:兽、海水、蛙、礁岩、星汉、挱椤、墨云、冰河、蓝电、鱼龙、月轮、骨植、洋盆、杯盏、龟、黄沙、光斑、足音、玄武城、八鳍、太阳风、山岳、微尘、莲花、大洪水、玄牝、雷、天雨、铜台、落木、峡谷、荆、鹿„„最具决定性和漫长的是在古今、中西、天地、人神、日夜、阴阳等各个隧道的奔跑之后,就我的判断而言它们构成了对宇宙的全景注视。宇宙有法则,有秩序,富有文化感、创造力和启示性的诗歌定然是遵守宇宙哲学的。就像一股澎湃的浪潮,那些巨大而遥远、繁复而厚实的意象,以及谢长安骨子里所知道和思想里所积累的一切,纷纷在诗行之下搅动起来,藉此我终于获得一种回音般的工具,验证了那种在地层的核心深处拥有火山喷发般的天才能力,奋力抵达人类文明馈赠的庆典。当我幸运地读到末句“另一类的苍生破开烟霞雾霓/击水兮,浴火兮,斩棘逐鹿之身影顺承造化,感应圣明”,自觉其典雅而亲切,幻象却幸福,似乎找到了某种崭新的、令人微笑的力量,这种力量沿着时间的轮回催生了天启神谕的光辉而普照人类。

3

外部结构:在楔子和结语之间是五卷正文,各卷的卷名为中国古典乐器的五个音调:羽宫角商徵,分别对应着水土木金火这五行。每卷十二节,对应着十二律吕。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正好对应正文的六十诗节。同时每卷十二节在时间上表征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总共六十小节也对应着中国古代六十载天干地支纪年法,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如果再加上楔子和结语以及第26节额外的两篇,总共就是六十四篇,暗合《易经》中的六十四卦。

内部结构:从总体来看,是以中华民族和作者个人成长史作为两个相互缠绕交织的总线索,各卷分别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和一个主体意象展开十二小节,秩序井然:虽然各卷各节的内容相互独立,但却是不可以随意打乱顺序的,而从各卷和各节来看,则是非常自由奔放。

——引自周小铁《青铜调:仰望与重建》

读过很多卓越的长诗,西方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中国如郭沫若《凤凰涅槃》,深知文学的坐标、文明的图腾连同世界的震颤都与这些有关。《百年中国长诗经典》(海啸主编)收录的谢长安《青铜调》以及西川《致敬》、海啸《海啸三部曲》、安琪《轮回碑》,包括我刚刚问世的《人颂》,更加是我相信亲切、坚实的诗歌城堡就在身边的理由。而此刻,当我跋涉般读完青铜调的所有篇章之后,首先惊叹的在于这样的结构不仅仅出乎意料之外,那分明就是无法想象的结构工程,它所建立的是有着确定的、坚硬的文化支柱来支撑的丰碑。

大凡杰出的诗人都是以这样的抱负处心积虑写作的,着意宏大风格的诗人尤其如此。在青铜调中,谢长安把音律、五行、纪年、八卦这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经由宏阔的“结构”神秘、极致地混合在一起,我们的听觉想象便足以测量青铜调与宇宙、社会、生命、哲学等等之间的联系。音律的抑扬顿挫,五行的相生相克,时序的次第轮回,八卦的玄妙易理„„在我们接受这一切的时候,身处于昨天和明天之间,心悬于古老和现代之间,命系于阴间和阳间之间。当那些由低渐大的声音传来,越来越大,越来越远,以至于接近想象力的极限,我们正好在阅读世界的途中。这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青铜调就是这样为我们准备出来的,譬如:

青铜调吹动“唐婴之血”,“半坡野熊宴,长安胡姬舞”的盛唐气象就隐藏在身边;而“青铜沸腾,钢汁流芳/大漠生烟,荒山摇焰”,却是那个荒唐而疯狂年代的真实版本。当然我不能说这是一种对比的游戏,但的确是青铜调重要的、不同的绝对音区。还想用另一个非常不同的例证来补充,“我的一些祖辈像泥鳅那样常年生活在/运河混暗淤积的底部,直接导致我的风湿/而我的另一些先贤们终年斟饮兽血/腹内残余拒绝消化的河豚与江鳗/使我的肠胃至今绞痛”,对比的力量很冷峻也很坚决。(《羽音·淼》)

青铜调通过时空穿越的手段扩展我们对儒家“仁爱”的理解和信任,并把诗歌当作令人动容的仁爱宣言,“请允许我返回西汉的江南,那时我曾坐拥良田美宅无数/那时我定能遍巡山寨村落,广济钱粮十万/便在晚唐家势中落,亦可收养遗孤三千”,宣言的所有意义都是一种精神构建的非凡表达,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政治理想如出一辙。由此推及开来,从时代关怀出发,青铜调最完好的事件之一,在于帮助我们赢得了真善美的声音,赢得了幸福快乐的声音,它是高亢的、特别的。(《宫音•垚》)

青铜调对农业文明的颂辞直接放到蓬勃的“嘉禾”身上,保证土地的更新与肥沃,直抵传统文明的根底。“某日立春,苗稼神恩泽的田园百草丰茂/四处是开荒的秧歌舞,谁在击鼓歌咏那些/长芒的,短芒的,黄白的/缤纷的,黏的,不黏的五谷/一部被惊蛰照亮的太初历/柳拂拂,桃夭夭,天物滋长”,在一个被描述得风调雨顺、载歌载舞的场景里,隐含了诗人更多的现实憧憬和生机,而绝非单纯的“太初历”田园牧歌。无论如何,民以食为天,我相信,这是青铜调参与文明的缔造一场最完美的表演。(《角音·森》)

青铜调的声音具有连续不断的、独一无二的记号,有些诗章通过措辞、比喻以及节奏都能辨认出是青铜调:“青铜镜里映出的汉妆唐彩/映出子午谷、白鹿原/陈留郡、雁门关/鄯善河、鄢支山巍丽无限/满太空的星图照出我们/铸黄钟以正音律/炼湛泸以除邪魅” 。诗歌的强大必定是历史的强大、文化的强大,“汉妆唐彩”、 “满太空的星图”在青铜调中是不可或缺的,就其美学完整而言是青铜调不可一世的个性与特权。事实上,集体飞翔可以强调气势磅礴的阵容,即便单独存放往往也是标志性的碑座。这样,哪怕如水,每一滴都令人想起钻石的粉碎;如果是火星,瞬间就成为刚刚甩出的尾音。(《商音·鑫》)

青铜调很多技法是隐秘的,看起来或许过于简单、其实是最深刻的。换句话说,这些技法创造了一种无所不在的更伟大的力量和秩序。“灼龟之火,驱兽之火,燔石之火,陶埏之火,烧荒之火/温酒之火,烹茶之火,霹雳之火,微波炉之火,愤怒之火,心之火/圣浴之水,载舟之水,丹青之水,膏液之水,耕灌之水/豪饮之水,品茗之水,云霓之水,洗衣机之水,悲伤之水,肾之水”,无处不在的水火,不可缓解的水火,排比的水火,比喻的水火,然而水火之间的辩证法是令人震撼的。而“在洛水与黄河交汇处观鱼/清者浊者辩争不休/黄白相间的禽蛋,旋转阴阳/轮换刚柔、善恶、生死”,讲述阴阳互动、刚柔相济,所以滋生万物,处处布满生命哲学的印记。(《徵音·焱》)

在青铜调这件事物的文化重量上,没有什么是能够减轻的。最初、善举、历史课、遗传病、我们、语言尚未诞生之前、矛盾简史、准确性、十二生肖、赛寿、一个东周时期的战士、冬至、未来世、销金令、模仿后羿的人、裁缝铺、阳爻„„多么引人入胜,诗人不仅仅是呈现不可抗拒的诗歌魅力,更多的是服从一个文化需要,多少种看起来不可能而又必要的关系在青铜调中得到了系统的、诗意的描述,并且表明任何一个语词都是一次光荣而崇高的想象作业,是一种精神的、意识的、文化的扩大。大树兮,大风兮,大厦兮,大音兮——大诗兮,大到青铜,大到无穷。阿门,我只好跪在它们面前。

4

 那个人始终在暗处

 用狸猫的声音驱赶硕鼠

 他坚持以上古的舌头发音鼓女娲笙、拨伏羲琴

 伐檀之声丁丁

 制陶之声嘤嘤

 清酌与羹藜斟满的声音

 从太仓舀起青稞玉米的声音

 从祠堂分割鹿肉的声音

 人丁不兴,六畜不繁之地

 屋檐下婴儿的哭喊此起彼伏

 马驹牛犊鸣叫不息

 他噘起嘴,模仿风调雨顺的声音

 布谷的声音,鸿雁的声音

 天下比狐裘貂氅更加寒冷之时

 他模仿火苗绕炉的声音

 如若烽火四起

 他模仿千军万马同时卸下戈甲的声音

 并为曝尸山野的残骸模仿铸棺掘墓之声

 五千年了,他喊哑了嗓子,仍不遗余力

 群峰替下鲸涛,万灵衰老

 礼乐与潮声一起默然

 他长啸成太阳风穿行宇宙

 巨大的光柱渗透万物六合

 返照海面最初的安宁

 ————引自谢长安《青铜调·纸上谈恩,口技或曰结语》

面临结语,我将随时准备回到它的内部去理解、感受青铜调的建构,勾勒一幅回顾和前瞻青铜调的写作地图;但也站到大诗的外面,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观察诗人是怎么密切介入青铜调的,以极其敏锐的思考和相当教养的判断力去接近青铜调。除了所展露的或隐藏的种种因素之外,更是迅速地使关注的焦点偏移过来,即在结语和楔子的呼应关系上放肆考虑,虽然首尾呼应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显然,楔子大幅度地敞开了人类非凡的文明之旅,我们看到谢长安熟读文明经典,深通神话传说、地理天文,并且受到那无可否认的推动力的驱使,描绘了一幅“蛮荒过去,文明盛行”的盛景。结语则是在历经了智慧和勤奋阵阵折磨之后,一个牢不可破的天才有效地与楔子遥相呼应,回到对人类状态的想象性描述上来:首先是一系列“声音”在排比、比喻的作用下迎面而来(鼓女娲笙、拨伏羲琴,伐檀之声、制陶之声,布谷的声音、鸿雁的声音„„),突然“群峰、万灵、礼乐、潮声、光柱”等人类万象又回到了“最初的安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谢长安给我们提供了“天道循环,宇宙万物轮回不止”的哲学命题。

因此,我愿意这样结论:谢长安固然有动用修辞智慧的强大本能,而且相信我永远不会撤回对此的赞同,其实这还只是保证青铜调的第一道光束就能获得真正的光彩。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精神的抉择是开放的,文化的质料是昂贵的,其关涉的疆域和蓝图具有惊心动魄的人类性和无限性。

5

我当然不想过分夸大青铜调给我的文化震撼和审美印象,虽然青铜调确实给予我也有一种巨大的征服力量,以至于使我在一阵阵轮番激动和解脱之后注定要一次次地走进去,再也不愿出来。同样不认为题材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作为我们终于在现时代找到稀有的、珍贵的诗歌最强音,并且形成一次审视、质询当代文化断层的事件,应该还是很有趣的。

因此,我怀着一种与青铜调极其相称的格调的渴求,排除世态带来的分裂和困扰,以罕有的信心和冷静完成这篇论文纲要。当我考虑本文的总标题时,我心里想到的是青铜调作为证明真正的诗歌力量这一方面。青铜调在宇宙的疆域中确立一个个坐标点,在一个个坐标点上变成一种思想,一个元音,一个力场,以此宣告它所积攒的统治力量——这力量,如开篇所说,足以粉碎任何一块思想的巨石——这是真正的诗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述或者解读青铜调是需要很多担当和勇气的。尽管这样,我仍然要以一个青铜调论者的经历告诉大家,谢长安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读青铜调应该成为我们的成长经验;能够加入学习青铜调乃至他更多的作品如《逐鹿者》、《大梦依稀》等的行列,重新发现诗歌的力量,在人类的气质中获得新生,是光荣的。

三年一部青铜调,百年一个谢长安。只有这句话,才够得上我的献词。

————————————

(胡翔 /城市学者、诗人)

分享:

网友评论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